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同一太极 首页 经典拳论 查看内容

李经梧: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

2024-3-29 11:18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267| 评论: 0

摘要: 数年前,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,有同学问,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?我回答:境界。 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,但我认为,中国武术与其它运动,乃至与其它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,中国武术的 ...
 数年前,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,有同学问,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?我回答:境界。

    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,但我认为,中国武术与其它运动,乃至与其它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,中国武术的“境界”。

    武术的境界是一个武术家对武学的感悟,对人生感悟的体现,技术上再成熟,没有境界,充其量为“匠”。

    有无境界是衡量武者是否得窥堂奥的一个尺度,是否大成,在于是否人道。道者,境界之路也。非常可惜的是,当今习武者,能有高远境界的人越来越少。这与用功程度有关,更与浮躁的心态有关。继承发展武术,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,更要在境界上能感悟,后一点难度更大。因为,它不仅仅是下功夫的问题。

    近日,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先生将其新作,一本关于李经梧先生的太极拳书稿发来给我,邀我为其作序,我仔细研读,从中便感受到了这种“境界”。

    李经梧先生的境界,一个突出的体现在于他的“个性”。我以为,武术家与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一样,个性是必需的。这种个性是其武术风格的表现,更是其人品、武功、修为的综合展示。这是他在整个武术体系中,秉标承延,遗世独立的一种风范。个性体现在技术上就是风格,体现在观念上,就是特立独行,对武学规律的透彻认识与坚持,特别是对传统的精髓,坚持不易。坚持可贵,坚持可敬。

    我认为,李经梧是一位有个性的武术家。他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:

    其一为纯,精纯,纯粹。李经梧从小练习武术,植根传统,心无旁鹜,拳无旁芜。出手有规矩,抬足有法度,如书画运笔,来历清晰,法度森严。传统,是他清晰的符号。对中国功夫而言,只有“纯”,才能成为“粹”。

    其二为博,广博,博采众长,博通多家。广博是他的武术见识,视野开阔,不拘谨,不拘泥。既人得法,又出得度,不受束缚,不做“拳奴”。这使得他能融会多家太极功夫,浑然自如。“博”不是“杂”。杂,是多而不精。李经梧先生在博中保持着纯,以纯的态度,进行博的广纳,这需要胸怀,更需要智慧。

    其三为厚,厚重,深厚。书画无根满纸轻浮,拳功无根满身轻飘。李经梧植根传统,经年勤修,经世为武。根深方可营养充足,精气神充沛,才能枝繁叶茂。“纯”与“厚”相依,纯厚成为李经梧的功夫标签。

    其四为灵,灵动,空灵。空灵才能打开空间,才有充分的自由度。武术的外在动作是技术要领的反映,同时也是习武者心性的彰显。要领为法度,心性为自由。拳无法则散乱,无自由则僵滞。

    在阅读本书时,还会对李经悟有更多的认识,比如他功夫的细腻,比如他为人谦和与拳架洒脱的完整一气,比如他对武术层次的透彻解析等等,都会给人以“拳外有拳,山外有山”之感。

    我与梅墨生先生相识多年,许多次一起谈武论文,强烈感受到他对于李经梧先生武学体系的精研深习,和对李经梧先生的深厚感情。他提到李经梧时,经常说起一个“缘”字。李经梧虽然从武,但他以武为器,进而识“道”。我想,这也是作为书画家的梅墨生先生,对李经梧太极功夫有着深刻、独到认识与理解的缘由吧。中国文化正是他们结缘之“机”。

    梅墨生先生对此书的出版很是用心。他以为,几年前出版的《大道显隐——李经梧太极人生》,重点介绍了李经梧之人,本书则重点介绍了李经梧之功,互为映照,互为补充,算是对李经梧先生功夫体系的完整介绍。所以,在本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,许多内容则是首次公开,诸如李经梧收藏的《太极拳秘宗》。

    梅墨生根据自身研究体验,对其进行了注释,部分篇章曾在《武魂》刊登,反响热烈。梅先生还亲笔以小楷将秘宗拳谱完整书录,可说是艺术与功夫相结合的精品。书中还特别选取了李经梧先生的众多拳照,是对其功夫的一次比较全面的形象展示,是一幅活生生的“流动的生命画卷”。

   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李树峻先生,为李经梧之子,自幼得乃父及其他武林前辈亲传,亦为京城太极名流,性情豪爽。多年来,他为发扬李经梧先生武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   在他们二位的努力下,本书收录了许多珍贵的资料,可谓李经梧功夫的“压箱底”之作,也是近年来太极拳图书的精品。相信广大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,不仅能在太极拳技术上有很大的收获,还能在功夫境界和人生体验上有崭新的体悟与提升。

    (该文为余宫保先生为梅墨生、李树峻编著《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》所作之序言。)

    李经梧,1912年5月生于山东掖县(今莱州)过西村。1927年与孙枫秋在哈尔滨从刘子源学弥宗拳。三十年代初来京先后拜赵铁庵、陈发科、杨禹廷三位太极拳大师学习吴式和陈式太极拳,并得到师叔王子贡的教导。1941年任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理事。建国后,积极参与宣传普及开展国家编定的太极拳套路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